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游鸯:提升“三农”人才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高效能”
发布时间:2023-06-09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1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支持村干部和农民参加学历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也是关键所在。乡村干部是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的依靠力量,做好乡村干部人才资源的质量提升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等学校,以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宗旨,应聚焦人才引领驱动,聚力高质量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开放教育服务“三农”人才质量提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走心。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乡村振兴”硬品牌

以政府支持打造“乡村振兴”品牌项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乡村干部报读开放大学学历素质提升项目;加大对开放大学乡村干部学历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为开放大学搭建与当地企业、社区组织、企业团队等沟通与合作的平台,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不断改进教育方式;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推广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品牌项目的重要性,提高乡村干部参与学历素质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开放大学需充分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满足乡村干部特殊学习需求和背景的学历素质提升计划;邀请“三农”领域高水平的专家或者学者,对乡村干部的学习计划进行合理性认定,做好学习技术支持和咨询;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开展实地考察,对乡村干部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等进行学术研究,做好跨学科课程的建设,确保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增强教育质量保障。建立乡村干部学习小组和导师制度,以“多对一”“一对一”的服务模式,持续做好乡村干部学习指导和学习质量的跟踪管理;探索市场经济发展下与政府、企业等多维度的合作形式,为乡村干部提供乡村振兴实践和锻炼平台,多举措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教育数字化,树立“服务质量”高标准

依托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开放大学具有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库,乡村干部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或者数字图书馆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同时,开放大学也为乡村干部提供了社区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支持和学习咨询服务。

创建乡村干部虚拟学习社区。虚拟学习社区可以以线上社交媒体群、论坛等形式呈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方便、灵活、多样化的特征。乡村干部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借鉴和学习他人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实现互学互促。

打造数字化评估体系。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学习管理系统等对乡村干部每天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了解他们当前的学习状态,如在线学习的时长、参加线上讨论的次数、是否及时上传课程作业等。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实时追踪和评估,了解学习兴趣分布点,并且根据学习兴趣倾向,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从而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构建移动学习平台。创建开放教育移动学习平台,创设“乡村干部学习”特色栏目,可以增强乡村干部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乡村干部的移动学习界面和功能需根据乡村干部的个体特殊性进行设计,且学习内容与乡村干部的职责特征、乡村发展特色等息息相关。同时,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内容需以碎片化的学习片段呈现,便于长期持续记忆。

加强学分认定与转换。通过学分银行,将乡村干部已有的学习成果如在线课程证书、相关工作经历、与岗位相关的技能证书等办理成果转换,经过审核认证后,替代一定的课程学分。通过学分认定和转换,可以激发乡村干部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减少学习成本,提高学习质量。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注重“成果转化”真实效

开设“定制”专业。加强调研,广泛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并且与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以确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关键技能和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开设“定制”专业如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物流管理、乡镇企业经营与管理、网络直播与运营专业等。同时,专业的制定也会不断完善,与农村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保持相关性。这些“定制”专业有助于乡村干部获得急需的实践技能,从而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真干实干,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建设多元化的教师团队。乡村干部的教学师资需求来源多元化,他们可以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乡村干部,可以是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可以是企业的技术专家,可以是农业类、林业类、园艺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等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师团队,可以培养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乡村干部。

“因人制宜”做好学习成果考核。在乡村干部学习成果考核方面,应强调学习成果考核的实用性。根据乡村干部的特殊性,不断创新考核方法,做到“因人制宜”。一方面,减少理论知识考核的占比,提升实践技能和应用的占比;另一方面,把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实际成效作为学习考核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