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守望三农激扬前行——观点版年终致读者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次数:     来源:

2015年12月31日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评论部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又到了一年的岁末年终,观点版陪伴各位读者走过了春夏秋冬。在这一年中,我们和各位读者一起见证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律动中,我国三农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变迁,呼唤公平、求真向善、凝聚共识、昂扬向前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宗旨。在2015,我们与中国三农一起欢笑、一起呐喊;一起审视、一起追问;一起探讨、一起记录;一起守望、一起前行。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浩荡潮流中,农业、农村、农民的命运几何,前路怎样?这既需要智慧的开启,也需要情怀的守护;既需要顶层力推,也需要基层自发。而我们,愿与中国三农偕行,在守望中珍藏,在挫折中激扬,在希望中前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婉转悠扬旋律的背后,线条明快地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的画面,然而,在剧烈的时代变迁中,这样的画面变得越来越稀有。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造成的“空心化”问题正在日益加深,农村固有文化基因正在加速流失。守望农耕文明的文化之根,应对出现的新挑战,在农村固有的优秀价值肌理上探寻新的发展思路,成为时代重大课题。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刊发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文章,呼吁人们关注农村,关注农耕文明的价值再发现,正视农业农村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外部冲击以及由此孳生的内部新问题,探讨农村发展新思路。如《城镇化要重拾乡村文化价值》、《村庄规划要避免城市建设思维》、《“空心村”呼唤更灵活的宅基地机制》、《“因富辍学”已成农村教育新挑战》、《要看到乡村价值,也要与时俱进》等一系列文章,呼吁社会关注守望农村自身的生产、生态、生活、文化、教化等多方面的价值同时,也呼唤农村按照自身固有脉络向现代化迈进,而非单纯一味守旧,这才是农村发展的未来。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2015年,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我们看到了一幕幕农民伤心的眼泪——山东蒜农出口大蒜遭遇技术壁垒,损失惨重、欲哭无泪;北京昌平莓农被“谣言伤农”,眼看成熟的果子烂在地里,只能暗自流泪;河南农民陷入非法集资骗局,有的倾家荡产,凄然泪下;产粮大户遭遇粮价下行、卖粮难,辛苦一年都白干,泪眼愁眉;山东平邑农民在强拆中死于非命,亲人阴阳两隔,撕心裂肺的哭声尤未散去……这一幕幕场景,无不在印证着农民农村处于弱势地位的尴尬现实,无不在昭示着他们需要追问真相、需要公平正义的诉求,更激励着我们作为三农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此,我们在2015年刊发了《不能就这么“蒜”了》、《农民工讨薪何时不再悲情?》、《农民“被贷款”,谁该来“背锅”?》、《娃哈哈们起诉了,受伤的农民呢?》、《集资被骗:不是“贪字变成贫”那么简单》、《谨防“新卖粮难”挫伤农民积极性》、《平邑事件——“自身行为所致”背后是暴力拆迁》等一系列文章。我们深知这些问题虽然不能完全通过这些呼吁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但是我们要让农村农民感受到政策的呵护,让社会听到他们的心声,让公平正义投射进他们的世界。我们相信,这些力量终究将汇聚成汪洋大海,推动这个时代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更有尊严更公平地追求自己的人生。

    问题不容抹杀,希望永远在涌动。在农业现代化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接二连三,业界的动向紧锣密鼓,时代的发展赋予了三农更多发展的机遇和希望。正如一艘大船需要船头的瞭望者,一支急行军的队伍需要一个敏锐的探路者,我们要把国家的三农政策以权威、通俗的方式解释给读者。为此我们邀请一批国内顶级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与农村农民一道,共同捕捉三农发展的一系列新动向、新态势、新希望。我们刊发了《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要帮进城农民算好三笔账》、《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制度性设计》、《低保并轨,城乡一体化的里程碑》、《户籍制度改革要让群众有获得感》、《积分落户要有利于常住人口市民化》、《让电商发展红利更好地惠及农村》、《放活农村用地,助力乡村旅游》、《“一带一路”带农业走出去》等一系列最新三农政策解读文章,让农民、农村和三农工作者及时看到和了解这些政策信息。我们深知,好的政策是希望,但若要让梦想照进现实,让文件化作百姓的笑脸,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段路上,我们愿意帮农民“扶上马、送一程”,凝聚共识、凝心聚力,让他们前进的脚步走得更坚定些。

    2015年即将过去,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的大潮继续奔涌涤荡,广袤国土上的每个村庄、每个农户、每个个体的命运都将更深地卷入这股潮涌,随之翻动沉浮。农村内部将继续深刻地改变,城乡之间将继续双向对流冲击,更多农民将踏过二元壁垒更快融入城市,这里会有离乡时回望的酸楚,有住在工棚中想念妻儿的温暖,有遭遇不公时青筋暴突的愤怒,有点击鼠标卖出货物的轻松喜悦,有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的方便……欢笑和泪水是任何时代永恒的主题,我们愿与中国三农偕行,共同守望,共同呐喊,共同奋进,让三农的价值升腾,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让新的希望指引前路,让更多的笑语代替脸上的泪珠!

三农时事

    技术上看是霉变斑点超标,利益上看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深层次原因是中外贸易关系由互补转向替代。解决类似事件,短期靠“救济”,中期要“走出去”,长期要“转方式”,根本上还是要把自身农产品做强。

    ——《不能就这么“蒜”了》

    有“美味”的灯油,就有敢偷吃灯油的“硕鼠”;有制度的漏洞,就有寻租的空间。落实共同监管职责,明晰权力和责任主体是粮食仓储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要从制度上加强对各级、各类仓储企业的协同监管,确保粮安天下。

    ——《“以陈顶新”凸显粮储监管尴尬》

    “徐纯合”及其家人需要一个说法,这个社会更需要一个说法。尊重个体生命权利是社会最后的底线,也是最基本的共识。不要因为“鸵鸟”思维和作风让整个事件更加复杂,透支政府公信。

    ——《庆安案件,莫让“鸵鸟”思维透支公信》

    对于农民而言,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他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当有更大能力去面对市场的风险和潜在的陷阱;但同时,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我们不能完全把防范风险的责任放在他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上,更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勿要贪心”告诫所能承担。

    ——《集资被骗:不是“贪字变成贫”那么简单》

    在政策性收储依然肩负重任之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把这件事情办好,防止任何人为因素导致的农民卖粮难问题出现。但同时,必须要有对改革充分的预期和准备,唯有如此才能更好保护农民种粮利益,更好迎接这个改革创新的时代。

    ——《谨防“新卖粮难”挫伤农民积极性》

    眼下虽然查明火灾系“自身行为所致”,但何谓“自身行为所致”?如果不是因为家园遭受了侵犯,如果不是实在别无他途,又岂会用生命做盾牌抵抗强拆?又岂会坐在家里被烧身亡?毫无疑问,当地违法强拆的行为对张纪民的死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平邑事件——“自身行为所致”背后是暴力拆迁》


三农政策


    到2017年,我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当“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中国医疗保障模式完全建立起来后,医疗服务对城乡居民的可及性及保障水平将有望大大改善,这对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保证。

    ——《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制度性设计》

    探索承包地有偿退出的改革试点,是立足国情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路径,是促进人的城镇化的重要一环。要保证这一历史进程顺利推进,关键还是如何维护离农进城农民的权益问题。这就需要帮他们算好三笔账,一笔是进城账,一笔是离农账,还有一笔是后路账,这不仅是公平问题,也是效率问题,更是决定性的关键问题。

    ——《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要帮进城农民算好三笔账》

    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是以地方财政(主要是县乡财政)为主保障的,因此,一地的教育保障水平,往往取决于一地的财政实力,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的根源所在。很显然,统一经费标准,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措施,也才能真正让经费随学籍变动流动起来。

    ——《经费“两统一”:义务教育公平的新机制》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制定积分落户政策,要体现法治建设的新要求,北京市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上迈出新步伐,有利于促进常住人口市民化,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增添制度文明的新光彩。

    ——《积分落户要有利于常住人口市民化》

    此次国土资源部等三部委联合出台的政策,目的是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土地政策支持,这也是党和国家逐步放活农村土地的改革思路在乡村旅游方面的落地。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发力点是放活农村用地政策,亮点则是赋予农民集体和个人更多的土地发展权。

    ——《放活农村用地,助力乡村旅游》 

三农课题

    目前,在我国城乡差距较大、人口流动性很强的背景下,婚姻匹配失衡的矛盾正在日益加重。农村婚配失衡是不容忽视也不容耽搁的社会问题。要通过推进农村婚恋平台建设、规范引导农村婚恋观念和行为等“治标”办法,同时结合人口计生政策、婚育行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向的改革和努力,“标本兼治”,破解农村婚配失衡。

    ——《农村婚配失衡问题要标本兼治》

    我国农村大部分寄宿生的生活条件条件令人堪忧,普遍存在孤独、无助、迷惘的心理。农村寄宿生的生活和身体心理的“亚健康”状态的形成,有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国家、社会、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尽最大努力扭转这种对农村寄宿生成长的不利局面。

    ——《农村寄宿生的“亚健康”状态令人痛惜》

    如果说曾经多少“因贫辍学”的故事带来的更多是悲伤和痛苦的话,那么“因富辍学”的现实更令人感到揪心和矛盾。为何“富有”反倒成为人们求学路上的枷锁?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经济命题,但是究其根本,还是新时期社会转型和就业难背景下的“读书无用论”观念在作祟。

    ——《“因富辍学”已成乡村教育新挑战》

    不能一边不让农民烧秸秆,一边又不给他们提供方便、经济的处理渠道;一边对空气污染忧心忡忡,一边却对农民的难处和需求应对乏力;一边高喊着大气污染防控目标,一边却不愿意为农民支付起码的环保成本。这不科学,也不现实,更不公平。

    ——《秸秆禁烧:多站在农民角度想出路》

    农村垃圾治理要把力气花在“里子”上,即农村垃圾治理制度的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和运行模式的探索、村民公共意识的提升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农村垃圾的治理关乎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关乎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关乎我国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不是全面的小康。

    ——《宣战农村垃圾:要“面子”更要“里子”》

三农价值

    乡村有其独特价值,我们不能按照发展工业化的思路去发展农业,否则就会产生加剧土地污染、生态破坏、剥夺农民利益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要根据乡村自身的特点和内在性质进行,实现城乡功能互补,这才是城乡一体化的真谛所在。

    ——《要看到乡村价值,也要与时俱进》

    乡村文明对社会的价值至少体现在生产、生活、生命、生态、文化和旅游等六大方面。乡村文明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传统乡土中国,也必将在未来城乡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重新拾取乡村文明价值,是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然之义,也是不能回避的路径选择。

    ——《城镇化要重拾乡村文化价值》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而农业要强,农民必须强。农民为什么会一再被“打白条”?我们且不去细究某些粮食企业向售粮农民“打白条”过程的是非曲直,因为一种一再出现的社会现象,一定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打白条”意味着农民的利益被拖欠和侵害,而敢于拖欠和侵害意味着轻视和无畏。透过“打白条”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么多年以来农民总体上的社会地位谈不上提高,作为经营者的市场谈判地位和能力也没有显著增强。

    ——《农业要强,农民必须强》农业问题的最终解决依靠农业制度的创新,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创新农民组织,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确认识农业特点,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有利于克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浮躁情绪,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互联网在农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业不要指望“一网就灵”》一些地方的创业创新有点“嫌贫爱富”,他们更青睐科技精英,农民工的“草根创业”被冷落了。目前全国有2.74亿农民工奋斗在创业创新第一线,他们的创业热情、创业价值和创业贡献不可估量。如今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能让农民工“缺席”,更不能让“歧视主义”阻挡农民工的创业创新激情。

    —《创业创新不能让农民工“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