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新时期财政扶贫思考
发布时间:2015-12-23     浏览次数:     来源:

2015年12月21日    作者:欧阳煌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面对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财政扶贫需要进一步厘清思路,精准施策,走出一条新路子。

  应对新难题

  湖南省多年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任务仍然艰巨,同时长期累积的制度缺陷、政策割裂等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任务倒逼。目前,湖南省约有贫困人口596万,按照2020年如期脱贫目标,每年需减贫约100万人,任务艰巨,而且越到后面,扶贫难度越大。财政作为扶贫的主力军,承担着筹集资金、优化政策等重要职能,面对新的任务,责任和压力也更大。

  制度悖论。现行扶贫机制体现了社会公平,有利于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但也存在效率低下、利益固化等问题。由于缺乏公平的甄别机制和退出机制,容易导致越扶越贫、争抢贫困帽子、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现象,扶贫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扶懒,违背了政策初衷。

  政策割裂。虽然支持扶贫的政策越来越多,涵盖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但扶贫资金部门化、政策碎片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资金、政策边际效益递减显著。以就业培训为例,包括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移民培训等9个,分布在多个部门,难以形成合力。

  厘清新思路

  面对艰巨任务,财政扶贫必须进一步厘清思路,以推动精准扶贫为核心,把精准的理念和要求落到具体工作中。

  精确识别,有进有退。一是严把入口。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利用农民补贴网,准确记录家庭、收入等详细状况,并实现联网,随时更新。二是畅通出口。对贫困人员生产生活状况定期回访,掌握变动情况。加强公安、社保、扶贫、财政等相关信息比对,对不符合标准的采取措施退出。对贫困县建立年度调整和总额减少制度,广泛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正向激励。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性转移支付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专项转移支付考虑努力程度,从增量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鼓励脱贫。

  精准施策,定向支持。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一区一策,不搞“一刀切”。厘清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关系,具有交通、资源优势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扶贫;对于发展产业比较困难的地区,大力发展特色职业培训,帮助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二是定向支持。非竞争性产业类资金保存量、调增量,增量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对贫困地区出台特定扶持政策,如对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等人才培养给予专项补助。

  精细管理,整合资源。一是整合政府政策。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资源,拼盘做菜、各记其功,形成扶贫合力。二是调动社会资源。引导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促进就业。采取贷款贴息、项目扶持的方式,支持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引导市场主体与扶贫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各种公益组织帮助贫困人群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在就业扶贫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特别是在就业培训上,改变分指标的方式,通过设置准入门槛和政府采购,确定多种类型的定点培训机构,贫困人群按需选择。在产业扶贫领域引入竞争机制,调动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走出新路子

  新时期财政扶贫必须紧紧围绕兜住底线、加快发展这两个方面,以机制保基本,以平台促发展,以整合提效益,努力闯出一条新路子。

  以省为主构建两大机制。一是健全完善医疗保障机制。在基本医保全覆盖基础上,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完善医保兜底机制,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支持困难群众参保,对缴纳个人参保费用存在困难的群体,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等资助参保。

  二是健全农村低保兜底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低保标准盯住机制,改为盯住贫困认定线,并通过持续提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坚持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统筹推进,做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以县为主搭建四大平台。一是产业发展平台。统筹整合产业扶贫、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实施产业示范带动,重点支持一批扶贫产业示范园、示范片建设。健全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广小额贴息就业贷款,探索建立“财银保”贷款保证保险,通过保险调动银行加大投入,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

  二是就业培训平台。统筹整合春潮行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星火计划、岗位证书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培训资金,搭建“贫困人口就业培训”平台,按照问需于民、集中汇总、分口实施的原则,提高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的效率。

  三是易地搬迁平台。按照尊重市场不越位、部门联动不错位、社会扶助不缺位的原则,把易地搬迁与农村危改、产业扶持以及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统筹整合扶贫专项、农村危房改造、山洪地质灾害、水库移民、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等资金,搭建“易地搬迁”平台。发行地方债券,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配套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确保搬迁群体搬得来、稳得住、能发展。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以“六到农家”为目标,统筹整合农村饮水安全、小农水项目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环境整治等资金,搭建“基础设施建设”平台,资金存量不减少,增量倾斜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加强生态保护,提高防灾救灾能力,既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也要山青水绿、宜居宜住。

  (作者系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