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农业现代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
发布时间:2015-11-13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近期举办的“京津冀协同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座谈会上,十余位专家与学者围绕发展农业现代化、构建“互联网+农业”、打造区域特色农业、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研讨,旨在推进河北抓住用好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升级转移机遇,加强与京津对接合作,实现河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突破农业短板打造环首都现代农业高地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十三五’末,要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我认为解决好农村和山区的贫困问题是关键,而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是实现路径之一。”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武义青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座谈会上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不仅仅是工业和服务业,如何发展好河北的农业同样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河北省共有39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在首都北京周边的有25个,涉及贫困人口184万人,占河北总贫困人口的36%。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针对扶贫,公报提出“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从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上分析,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是,首先,河北农业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的建立。其次,随着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现有农业劳动力群体中真正“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农户寥寥可数,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农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技培训开展不够广泛。

  “河北省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蓝图中定位农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朱立志研究员认为,作为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后花园的河北省,应抓住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各具特色的环首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园区,打造环首都现代农业高地,要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等。

  “专业化的农民+社会化的服务”打造特色农业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慧军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一些诸如生态文明的理念、粮食安全生产标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城市人口休闲观光等方面的新要求。

  在实现路径上,王慧军说,河北农业必须从生产指导型转为消费引领型;进行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体化经营;发展丰富多彩的现代食品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化农业和“互联网+农业”等。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马彦丽在谈到如何发展好河北的现代农业时表示,现代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它不仅需要在某些点上率先突破,更需要在整体的农业基本组织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实现现代化,需要“专业化的农民+社会化的服务”。

  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省社科院副院长、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彭建强研究员在发言时指出,打造河北现代农业要围绕区域特色主打产业配置公共资源,应注重打造区域特色农业经济板块,把区域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相结合,并建立以市场、营销、品牌为主的现代经营体系,做好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链条。

  此外,在区域特色农业上,与会专家还认为,农业生产要突出资源特色,注重产品质量,提倡“精品生产”。根据地域性,按照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生产不可替代的资源特色产品,顺应自然,发挥农业潜力。

  京津冀协同要发展好山区生态农业

  “山区农业应该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刘孟军说,虽然河北山区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河北省39个贫困县,有22个在山区。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发展好山区农业,让山区的人们脱贫是关键。

  在发展山区的绿色生态农业上,刘孟军建议,一是做好山区农业发展规划,按照离城市远近等归类发展。二是在山区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上,国家要给予一定扶持。三是给予科研机构宏观政策指导和经费支持,打造成经济和生态共赢的山区现代农业。

  总而言之,农业现代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全国来看,吃饭问题永远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如何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