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三农微观察:发展规模化 想好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5-11-02     浏览次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追求规模化发展的方向本身无错,但发展理念的不同却有可能将其带向截然相反的地方

  关于规模化,日前的一则新闻让人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报道称,洞庭湖区周边分布着多个生猪养殖大县。过去,养殖模式较为分散,一家一户,小打小闹,规模不大,效益自然也一般化。如今,年出栏500头左右的养猪场数量日渐增加,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烦恼也随之而来,过去千家万户养猪,猪粪可以用来做肥料自行消化,现在集中养殖之后,由于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没有跟上,使得污染问题日甚一日。上规模,上出了问题,那我们到底该怎样规模化发展?

  我国的农业生产,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经营规模过小的问题一直广受诟病。“小农户”受经营规模局限,劳动效率不高,生产成本却不低,生产过程中不仅无法应用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机械化水平也难以提高,实现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科学地调整种养结构和转变生产方式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无论是畅想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或是探寻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现实路径时,规模化都会被首先提到。的确,规模经营实现后,不仅上述问题会得到有效缓解,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普及、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收入增加等也有了现实依托。

  规模经营的好处自是无需多言。但是,在发展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也可能走入“歧路”。首先,规模大了,未必经济。好比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地区盲目贪多贪大,不仅要素投入无力跟上,传统的精耕细作也无暇顾及,导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无法实现。本是为了实现规模效益,到头来却是规模不经济。再有,规模大了,经济效益好了,却有可能产生负的外部效应,带来相应社会问题。就好比洞庭湖区这个案例,养殖规模上去了,规模经营者抗御风险的能力增强,经济效益自是会比分散养殖时有所提升。可与此同时,成规模的污染排放更加集中,如若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应对,环保压力自然也会大大增加。再好比,人多地少是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农情,如果过度发展规模化,留在土地上的人收益会增加,但却有可能造成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溢出,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

  追求规模化发展的方向本身无错,但发展理念的不同却有可能将其带向截然相反的地方。关键是要把握好适度原则,规避不良心态,想好以后再出发。一方面莫贪大,各地情况不同,要因地制宜,不可总嫌规模化程度不高,盲目“垒大户”。另一方面也莫图快,规模化并非只是扩大规模那么简单,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更要因时制宜,应充分考虑环境、就业等方面的承载能力,不可在各种条件尚不具备、相关机制尚未配套、相应问题尚缺少应对预案时,就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否则“成长的烦恼”将不可避免。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1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