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发布时间:2023-03-15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日报

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命名第五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通知》,惠山高新区(洛社镇)秦巷村、绿化村、润杨村和花苑村等四个村榜上有名,来看看它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秦巷村·

秦巷村大力调整全村农业生产布局,逐步恢复水稻生产,提倡农田休耕以修复土壤肥力,美化环境,同时利用惠山区精细蔬菜园核心区优势,建立了集种植、收购、包装、科研、真空预冷处理、加工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格局,大力发展高档蔬菜种植,面积达620亩,年总产值近两千万元。

结合“低效用地”“散乱污”等专项整治,秦巷村充分盘活资源,对荒废用地进行改造,建成水葫芦能源处理中心、固废垃圾处理中心,工业企业逐步向秦巷工业园区聚集,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当安置。

秦巷村以“秦文化”为“魂”,打造记得住的乡愁,强化村庄整治,在黄金坝河道水质、沿岸环境、自然村整治和氛围布置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施行乡村道路保洁与城乡环卫一体化有机结合,配合创建宣传工作,有效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绿化村·

绿化村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和经营模式创新,通过土地复垦、土地流转,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同时有序推进大运河滨河生态空间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滨河防护林生态屏障工程,以农田与自然郊野风貌为主导,形成生态绿色走廊。

该村还对辖区七条村级河道落实了“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提升了河道水质,自然生态美逐步显现,并精心打造了东栅、沿塘湿地公园等景观点位,为老百姓提供了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

该村大力宣传乡风文明,不断播撒生态文明种子,通过集中评比、积分奖励等措施增强村民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引导村民“自觉干”“比着干”“争着干”,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搞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润杨村·

润杨村充分认识新时代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重要意义,引导辖区种植户施用有机肥,推广使用低残留农药及生物除虫技术;组织引导辖区企业增进环保意识,企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达到总量控制要求,同时利用村级收入高的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了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

除此以外,润杨村不断抓治理,强管理,目前辖区村落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庭院绿化美化,村庄面貌得到稳步提升。

该村还广泛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横幅、环保公约牌、环保讲堂等形式向村民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自主环保意识。

·花苑村·

花苑村抓住村庄转型升级机遇,对沟、渠、路体系进行重新规划,提升田间基础设施的配套,促进项目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常态化走访重点企业,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环保问题,引导企业走上绿色化发展道路。

为再现“花渡渔歌”生态美景,该村实施村庄整治全覆盖,确保自然村及安置小区完成污水管网工程,积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活动,发掘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农业技能培训,让村民收入逐年提升,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该村以社会治理为抓手,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推动村民自治,通过广泛宣传、“网格+”等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每一户村民家中,夯实村民生态文明理念,促进全村生态环保面貌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共有8个村(社区)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各村(社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基本形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展示了亮点纷呈的生动高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