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清江浦区:锻造过硬“头雁”队伍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发布时间:2023-10-08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日报


“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全村的道路、广场等公共设施焕然一新,村里还增加了网格睦邻驿站、爱心暑假班等个性化服务,让村民们美了‘面子’、实了‘里子’、有了‘票子’。”在淮安市清江浦区武墩街道王庄村,蜿蜒的隋炀河与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别具风韵的乡村画卷,村党总支副书记吴张建乐呵呵地介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清江浦区武墩街道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头雁”计划,聚焦外引内推、精准培育、强化管理等关键环节,聚力打造一支能担重任、可堪大用的“头雁”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常态化储备,注入“源”动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五年行动计划,明确“能力素养专业化、岗位管理专职化”的“双专”标准,按照“每万人常住人口配备不少于18人”标准,为全区33个建制村公开招录224名村干部。注重多渠道引“源”,把返乡大学生、退伍转业军人、返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富能人等纳入选人视野;定期开展专项调研,及时发现熟悉基层、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网格员,列入“头雁”后备队伍;按照“优秀网格员优先、有带富能力优先、有社区志愿服务经历的优先”原则,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服务意识高的同志选派为村党组织副书记。截至目前,武墩街道将后备干部“蓄水池”扩充至16人,列出15个村级岗位任职需求清单,按需调整村干部11人次,为乡村振兴蓄足“源头活水”。

“聚焦在外乡贤、流动党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动态联系摸排有意愿返乡人员,通过春节假日加强走访联系,近3年有5人返乡进入村干部队伍,真正成为我们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武墩街道党工委书记顾洪介绍。

坚持精准化培育,淬炼“硬”实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清江浦区实施村干部队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村党务工作者实训基地,创设乡村振兴大比武、书记讲堂等学教载体,确保每名村“两委”干部至少轮训一次。实施“创业型村支书”培育行动,综合分析“头雁”队伍数量结构、专业缺口、能力短板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村干部涉农技能提升培训班,全面提升“服务、执行、维稳、致富”4种能力,提升村书记乡村振兴专业素质,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在“比武练兵·墩在一线”实践活动中,清江浦区武墩街道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谋细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新三样”等产业布局规划,明确资产收益、农旅融合、规模农业等多元发展路径。

“本次培训学习,大大启发了我在农业优势产业打造方面的想法,接下来准备和老师进行深入沟通,将‘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植入我们的葡萄种植和深加工项目,强化产业辐射效应,带着村民一起致富。”武墩街道武墩村党总支负责人王威信心满满。

坚持制度化管理,激发精气神。制定《村干部履职“三项清单”》,坚持群众评议与组织考评相结合,考实考准村“两委”工作实绩。健全完善基层干部薪酬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出台《关于完善村干部退后保障措施的实施办法》,鼓励激励村干部扎根一线、干事创业。建立集体经济和村(社区)干部待遇挂钩机制,及时兑现奖励,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拓宽村干部晋升通道,运用“五类人员进班子”等政策,打破村书记发展“天花板”,1名村党总支书记进入镇领导班子。制定《村(社区)干部年度考核细则》,明确劝调矛盾、宣传发动、产业富民等518条职责,精准有效激发“头雁”合理配置资源、精准处置风险隐患、协调发动各方的能力,让村党组织书记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