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江宁区汤山街道宁西村:以“四力齐发”治理引擎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日报

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宁西村积极创新勇于探索,打造以党建为先、产业为基、自治为本、德治为径的“四个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呈现“引领力、新活力、凝聚力、原动力”的“四力齐发”治理效果,初步形成了具有宁西特色的治理经验和实践路径。

擦亮党建品牌,释放乡村振兴“引领力”。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把党的思想引领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宁西村聚力创建“心有宁西”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资源集聚,以乡艺工坊构筑发展矩阵,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红色引擎”,通过育强产业、培强队伍、做强区域、建强基地“四步走”加快建设“党旗红、山水绿、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化乡村。

培育非遗产业,增添乡村振兴“新活力”。传承非遗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哺育和支撑,也为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宁西村通过开展乡艺工坊示范点建设,将非遗与旧村落、旧民居结合起来,策划非遗主题农家乐、民宿和主题客栈、餐厅,建设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样板村;在村民中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留守妇女、老人、闲散劳动力的技艺技能,让他们从平日里喝杯小酒、打场麻将转为同堂学技;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大对时尚日用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让非遗工艺品从博物馆走入寻常百姓家,让非遗资源有机融入文化生活,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宁西村正是通过培养非遗人才、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加强非遗活化利用和探究“非遗+”模式等举措大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非遗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拓展自治空间,锻造乡村振兴“凝聚力”。自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保证了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并且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把这一根本价值落实到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乡村治理活动中,实现了乡村社会的安定有序。宁西村以网格为单元,按照“精网微格”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作用,依托“板凳课堂”“心宁客厅”“宁聚青心”“空中话馆”特色阵地线上线下广泛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推行“村民提事、网格理事、两委定事、民主决事、多元办事、跟踪评事”六步协商议事工作法,将土地流转、民生工程等群众关注度高的事务纳入议事堂、摆到“桌面上”;引导老党员、老干部、草根精英,组建乡村自治“智囊团”,协助党组织、村委会化解遗留矛盾、监督工作。

涵养精神世界,激发乡村振兴“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宁西村以中华传统“和”文化为元素,构建“1+8+2+N”实践阵地,创设理论宣讲六微课堂,拍摄大伟网格说系列法治微视频,搭建巾帼之音妇女微家平台,举办桃花艺术节,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德治引导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