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吴江:乡村振兴再绘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3-02-06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日报

日前,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文,通报了关于2022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吴江区蝉联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县(市、涉农区)综合排名第一等次,收获乡村振兴又一年的好景。

吴江,不仅是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前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吴江以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建设契机,以费孝通教授《江村经济》为文化基底,坚持系统谋划、资源整合,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因地制宜打造“江村”乡村振兴品牌,走出了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蝉联第一等次为起点,以新时代鱼米之乡为目标,吴江拿出“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彰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风貌。

农业发展朝气蓬勃

刚迈入春天,位于同里镇北联村的苏州立美园艺科技有限公司里已是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1.5万平方米全开屋顶式智能温室里,自动播种流水线、智能恒温催芽室、智能喷灌等协同运作,智能补苗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操作。该公司生产总监谭黎霞介绍,用上机器人技术,8小时可播种100万粒种子。

机器代替人力进行粮食生产的“无人化农场”、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农业、智慧养殖大闸蟹……走进吴江乡村田野,处处都能感受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蓬勃气象。作为鱼米之乡,吴江从未停止追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以“敢”的精神和“韧”的品格,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浪潮,想方设法用好农业基础优势,拥抱农业现代化发展机遇。

粮食全年播种面积32.24万亩,总产量3.22亿斤、同比增长2.42%,夏粮生产获全省通报表扬;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7.8万亩,总产量32.7万吨,全区存栏能繁母猪0.645万头、出栏7.58万头,渔业产量达5.61万吨……吴江持续推进三高一美提档升级,稳产保供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535亩、池塘生态化改造3800亩,在建2022菜篮子工程设施蔬菜基地3个,2家企业获评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企业获评苏州市美丽生态牧场。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基础。吴江区牢牢牵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这一“牛鼻子”,梯度架构国家、省、市、区四级农业园区发展体系,累计建成农业园区15家,形成了全域覆盖、梯次推进、产业互补的现代农业园区协同发展格局,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机科科长许露生介绍,以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十年来,入园企业由最初47家增加到现在的123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从86%增长到100%

发展现代农业,融合是方向。吴江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全区休闲农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累计建成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旅游点151家,全年实现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次近850万人,营业收入超7.7亿元。与此同时,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逐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联动体系,推动形成震泽蚕桑种植+丝绸文化+电商直播、七都太湖蟹线上线下销售等新业态,全区农业电商销售额达33亿元。

在农业发展亮点纷呈的当下,吴江又将目光投向了品牌化发展,坚持品质兴农、品牌强农,加快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品牌等建设,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土字号”“乡字号”的农业品牌,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村风貌焕然一新

古木、青草簇拥着静谧的河流,与古朴的民居相互映衬;刷上浅蓝色新漆的旧农房摇身一变为青年旅社,各种新奇创意手绘上墙……这个诗意的春天,平望镇庙头村正是一个惬意的好去处。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荒芜偏远、老龄化严重的村子。庙头村的“改头换面”,得益于吴江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依托“五美三优”行动品牌,积极打造“美丽庭院”“美丽菜园”“美丽村景”“美丽村道”“美丽田园”,不断擦亮乡村生态环境底色。

白墙黛瓦、水美鱼肥、诗意无限,符合人们对于江南水乡的美好想象。但吴江人对于农村现代化的理解却不仅于此——农村的现代化是一项内外兼修的功夫活,不仅农村风貌颜值要更高,文化特色也要更鲜明,治理方式要与时俱进,乡风文明要更加盛行,方能为乡村赋予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在吴江人看来,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破坏,而是要在保护中实现传承。吴江大力挖掘本土蚕桑、丝绸等传统文化、生态资源禀赋,积极推进塘浦圩田、桑基鱼塘建设,在水乡客厅和环长漾的震泽、七都、平望等区域,连片打造塘浦圩田、桑基鱼塘风貌,做优太湖渔市、鱼菜共生有机农场等生产生活场景,努力打造体现现代农业、研学教育、旅游休闲、文化保护等功能的乡村片区,集中展示原汁原味的鱼桑文化风情。

文化的传承与挖掘,为农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吴江以“江村”乡村振兴品牌为引领,坚持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将苏州“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与吴江“魅力大运河”“美丽湖泊群”特色田园乡村组团建设系统衔接,制定《关于建设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的实施意见》《吴江特色田园乡村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推进环长漾、环澄湖、环元荡等地片区化发展,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3家、市级特色精品乡村16家、市级特色康居乡村471家、特色宜居乡村实现全覆盖。

数字赋能之下,农村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以两次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和入选首批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为契机,吴江率先探索构建以一星为基础、二星为骨干、三星为引领的递进式数字乡村架构体系,全面建成全区统一的“江村通”数字乡村平台、创新建成数字乡村客厅,加快推动传统村务管理向数字化转型,累计认定市级“智慧农村”示范村19个。

搭乘上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东风,吴江还将以“江村”品牌为引领,深化“魅力大运河”和“美丽湖泊群”组团内涵,连片打造环长漾、环澄湖、环元荡等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彰显新时代鱼米之乡可观可感的现实模样。

农民致富更有盼头

沿着七都镇开弦弓村“求知弄”一路往北走,不一会儿就能看到一座门头刻有“上善若水”四个金色大字的农家小院,这里便是当地第一家乡村民宿——“足迹民宿”所在地。推开院门,一幅饶有江南风情的彩绘壁画映入眼帘,58岁的女房东周小芳正和家人一起忙着收拾院落,为春节后恢复营业做准备。周小芳乐呵呵地说,这两年,随着江村文化礼堂、江村市集等项目陆续建成投用,村里发展起了研学文旅业态,大伙都觉得致富有盼头,如今已经有好几户人家和她一样领证办起了民宿。

探索富民增收有效路径,让农民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让共同富裕成色更足更亮,是吴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大“风向标”。去年以来,吴江相继出台《苏州市吴江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走在前列三年行动计划(试行)》《苏州市吴江区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提升、经营性收入加快拓展、财产性收入有效扩大、转移性收入稳步增加,同时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产”发展路径,加大“惠村项目”财政扶持,激发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扶持下,吴江“三农”工作队伍持续壮大,一批致富带头人发挥起“领头雁”作用。仅去年一年,吴江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522人,完成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百余人次,成功引育省级乡土人才34人、首批姑苏乡土人才19人,新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1家、示范家庭农场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

农民群众富裕富足的衡量标准,不仅在于经济收入的多少,更要看“幸福指数”的大小。吴江严格执行省、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每年制定区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年度任务清单,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农村地区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等水平显著提升,去年完成7个农村学校建设项目,增加学位4110个;全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升至635/月,累计16.18万人通过城乡养老并轨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持续开展一站多点社区养老片区运营模式,300余家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率达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展望未来,吴江将秉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葆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直面“三农”工作薄弱环节,加快探索乡村产业从“单一”到“融合”、村级经济从“稳定”到“增长”、乡村人才从“培养”到“留下”的进阶发展路径,让更多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