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如东:坚守“粮”心,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发布时间:2022-10-10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日报

829日,如东县农业农村局被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为“夏粮生产贡献突出单位”和“夏油生产贡献突出单位”,这是该局继去年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后获得的又一殊荣。夏熟粮油丰产丰收,为全年粮食稳产高产夯实基础,打造如东“丰产粮仓”。


“粮稳天下安。如东以胸怀‘国之大者’的姿态狠抓粮食生产,坚决扛起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如东力量。”县委书记陈慧宇说,如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阔步迈进,把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积极作为,全面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护好“饭碗田”


筑牢粮食安全“防护墙”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局势及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东县坚持守护好“饭碗田”,紧抓粮食生产工作不放松,粮食生产水平一直居于全省先进、全国有位,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先后四次荣获“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首批荣获“全省亩产吨粮县”称号。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东把‘藏粮于地’落实到位,肩负起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如东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秦刚说,坚守“粮”心,就是要不忘初心使命,就是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就是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近三年来全县粮食生产面积一直稳定在211万亩以上,总产保持在19.6亿斤以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东紧紧扭住粮食安全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将粮食生产责任压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党政同责;把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明确15个镇(区、街道)指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水稻、小麦、大麦、玉米、大豆等具体粮食作物上;对镇(区、街道)党委政府和县级部门加大考核权重,实行一票否决。今年已分解落实212.5万亩,超任务1.1万亩。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成立5个包片指导组,指导各镇(区、街道)提前谋划秋播生产布局,挖潜扩面,调优结构,鼓励扩种油菜,扛起粮油保供使命,为完成明年粮油生产目标任务赢得主动权。


如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立足“存量”优化,做好“增量”挖潜,建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开展田、水、土、林等综合治理,加快农田宜机化、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广“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建设模式,追加县级投资1.288亿元,加大平田整地、废沟塘整治、拆旧拆废、迁坟、杆线迁移等整治力度,增强农业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和村集体“造血功能”。今年新增可耕种土地近4000亩,通过新增土地的对外发包及土地流转服务费用,各项目村普遍增加村营收入20万元以上。


如东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始终战斗在最前沿,把控规划、质监、检测、验收、审计等关键环节,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标方案、统一质监尺度、统一验收标准、统一项目审计,补齐镇(区、街道)管理人员不足、业务不熟的短板,做到“简政不减责、放权不放任”,确保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有序、高效运行,做到工程质量“零容忍”,建立健全“业主+专业监管+群众质量监督员”“三位一体”质量监管机制。建成后的项目区成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动土地流转和土地连片规模经营,一批“水美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村也应运而生。2022年度项目竣工后,全县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8.3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81.16%,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防护墙”。


弹好“惠农曲”


把准粮食政策“定盘星”


“种田越来越有奔头啦,每年都能准时足额领取到种粮补贴,今年又流转了420亩土地种优质水稻,从育秧到移栽、植保、收割,将全程实行机械化,现在水稻长势喜人,预计又是一个丰收年,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如东仓’的力量。”如东县海青家庭农场主王海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农民是种粮主体,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如东县农业农村局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落细,认真保护好粮食安全这条红线,下大力气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如同弹出了一首首激荡人心的“惠农曲”,有力调动了广大种粮户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真金白银的投入,赢得如东粮农啧啧称赞。今年,惠农政策补贴到位,落实水稻生产救灾资金315万元,全县共有465户种粮大户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66924亩水稻得到该项目补助。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到位,第一次补贴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甘薯,补贴面积212.9144万亩,受益农户19.9467万户,已于510日前打卡发放至农户“一折通”存折;第二次补贴作物为小麦、水稻,补贴面积为194.3275万亩,受益农户达到18.2156万户,已于810日前打卡发放至农户“一折通”存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也实行补贴,超额完成1.0万亩种植任务,各级财政给予每亩320元的资金补助,拨付资金已到账。全县还建成千亩示范片1个、百亩核心方10个,对打造的先进典型给予每亩150元左右物化补助等,增强广大粮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把准粮食政策“定盘星”,是广大粮农看得到的实惠。如东把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大力发展以稻、麦、玉米为重点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并加强机械化作业的组织指导,加快县、镇、村农机化组织网络建设,加大农机补贴扶持的力度。除上级扶持外,县财政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对水稻机插秧、秸秆还田、粮食烘干等给予扶持。


截至目前,全县新增各类农机具2482台,其中联合收割机123台、水稻插秧机159台、育秧播种机94台、高效植保机109台、旋耕播种机145台、粮食烘干机92台、埋茬起浆机192台、侧深施肥机73台、旋耕机130台,先后补助资金2060万元,惠及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户1439户,农机装备水平一路领跑,荣获“全国第五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为助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算好“增收账”


撬动科技创新“助推器”


提升粮食安全本质,关键在于“藏粮于技”,归根结底要增加农民收入。如东苴镇街道办事处种粮大户曹海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通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引进高档优质稻品种,县农业农村局一直在为我们科学种粮指点迷津,千方百计提高种粮效益,如今种植的大米专供婴儿米粉生产企业,每公斤可以卖到40元,亩产值超万元。”


“藏粮于技”外延广,内涵深,如东县农业农村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派出农技人员为粮农全方位传授粮食作物培管技术,在“种好粮”的道路上先行先试、成效卓著。围绕水稻主粮,创新推广南粳系列、宁粳系列优良品种,有四个镇荣获省“味稻小镇”称号;首创“蛇皮布”旱育旱管育秧、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以及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其应用水平均居全省前列;率先举办由县、镇、村各级技术人员、家庭农场业主和稻麦种植大户参加的稻麦生产现场会、稻麦品比观摩会、稻麦生产技能培训会,每年各类会议达20多场次,培训各类技术指导员和一线生产人员3000多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多次获得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表彰。


如东注重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含金量”,为粮农们算好“增收账”。鼓励稻米加工企业使用“如东大米”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主动与种植优良食味水稻的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签订烘干、收购、加工等产后环节服务协议并开展相关服务。推动富禾生态米业、绿之蓝米业等32家米业加工企业加入南通稻米产业联盟。帮助符合条件的镇(区、街道)申报省“味稻小镇”,助推如东优质大米品牌振兴,提升粮食安全特色水平。


撬动科创“助推器”,创出了“如东特色”“如东模式”“如东经验”。2020年,如东县栟茶镇兴凌村方凌垦区成为袁隆平“海水稻”团队的全国五大类盐碱地“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试验示范种植基地。如东在上级专家指导、县级技术人员配备、宣传观摩推广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示范的耐盐水稻亩产均达700公斤以上,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水稻”如东种植模式,在如东大地希望的田野上绘就更加壮美的丰收图景。


坚守“粮”心,让粮食安全稳如磐石。秦刚表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如东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下一步将更高起点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更高质量把稳定粮食生产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更高目标书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如东答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