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沿湖家庭农场以联盟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17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日报

2月28日,铜山区沿湖街道王倩家庭农场地头上一派繁忙景象——撒肥机和无人机在绿意渐浓的田野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几百亩麦田的喷药施肥便完工了。

驾驶撒肥机的是王倩家庭农场农场主杨茂峰,操控无人机的是另一个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陈贺。“我们两个家庭农场都属于沿湖粮食产业家庭农场联盟,农机互相‘帮衬’,是常有的事。”陈贺说。

沿湖街道所拥有的沿湖农场是国家级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是铜山重要的产粮区。前些年,通过流转土地,沿湖农场成立了80多家粮食产业家庭农场。去年,铜山区沿湖农场挂牌成立沿湖粮食产业家庭农场联盟,42家家庭农场率先加盟。

前年,杨茂峰种植的小麦由于品质不佳,收成受损,“亩产仅1000斤左右,一亩地的纯收益不足百元。”去年小麦播种时,杨茂峰犯了难——选啥品种,心里没底,由于歉收,一时拿不出现钱购置种子。

关键时刻,家庭农场联盟出面为杨茂峰解了燃眉之急。“盟主”周广同联合几家农场,一起找到大华种业寻求合作。

“农场联合起来,种植规模更大,能够更好地按照对方要求进行田间管理。大华种业不仅同意合作,还允许我赊账购买种子,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杨茂峰感慨道。当年,杨茂峰打了翻身仗,种植亩产超过1300斤,收益大幅提高。

记者翻看王倩家庭农场去年的账本,发现农场另一个增收来源在于农机。周广同告诉记者,去年沿湖粮食产业家庭农场联盟成立后,紧接着又成立了农机联盟,把各个家庭农场联盟的农机统管起来,农忙时统一调配,“自己农场配置的农机,忙完自家农活还能帮助别家农场,增加了一笔收入。”杨茂峰告诉记者,他家4台大型农机如今利用率更高,“一年光这项收入就有七八万元。”

“成立家庭农场联盟,目前沿湖的探索仍处于试水阶段。联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联动,使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使土地产生的效益进一步提高,使全程机械化生产更加有序合理,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未来,我们还将探索更多的方式,比如以联盟的形式发展实体经济,带动产业链全面发展。”周广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