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睢宁乡村,活跃着这样一批乡土人才——他们扛起村里大小事,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他们就是省委驻睢宁帮促工作队的“第一书记”。
元旦假期,王集镇戈段村大棚内暖意融融,大白菜、蒜苗等农作物长势正旺。“最近大棚每天都要出售蔬菜,估计要忙到春节。”戈段村“第一书记”唐久顾不上休息,忙碌地查看大棚蔬菜长势。
自2020年3月以来,省委驻睢帮促工作队重点对睢宁县一批乡镇的14个经济薄弱村大力实施精准帮促。当年3月15日,唐久作为第一批省委驻睢宁县帮促工作队队员,从徐矿集团来到王集镇戈段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担任“第一书记”。
初到戈段村,唐久便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与村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发现村里有种植西瓜和辣椒的传统,但规模和效益有限。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唐久在与村“两委”调研商讨后,果断决定推动大棚设施农业项目。省委工作队出资20万元,协调80多万元资金,在戈段村建设起64个大棚,种植100多亩西瓜和豆角、辣椒、蒜苗等经济作物。不到两年的时间,戈段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9年的20.2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接近百万元,翻了近四倍。
在“第一书记”帮扶下获益的不仅是戈段村。两年来,睢宁乡村“第一书记”们注重培育和引导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产业帮扶”行动。桃园镇桃园社区“第一书记”侯成雷团结带领桃园社区“两委”人员和广大群众,闯出一条菊花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侯成雷是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派出参加省委驻睢宁县帮促工作队成员。2020年3月,侯成雷初到桃园社区时,社区集体收入刚过20万元,并且主要来自房屋租赁、土地发包的收入,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停滞,传统产业无特色,集体收入无突破。
“刚上任的那段日子,我每天与社区‘两委’干部调研讨论,和村民代表一起开帮促工作交流会,集思广益,发现桃园社区有发展菊花产业的地缘优势和基础,决定大力发展菊花产业,带动老百姓致富。”侯成雷说,桃园社区通过流转土地,社区集体合作社经营的方式,推广种植杭白菊和金丝皇菊。
“社区发展菊花种植,我把土地承包出去有租金,平常还能在社区菊花产业园打零工,赶上菊花收获季,一天可以挣100多元。”桃园社区居民张潇欣喜地说,今年他打算跟着合作社一起种植菊花,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
如今,桃园社区已流转500多亩土地种植胎菊和金丝皇菊,2000平方米的菊花烘干基地运营得越来越好。2021年,菊花产业给桃园社区集体经济带来的纯利润收入突破了70万元。“我预留了一批胎菊和金丝皇菊,正在做产品推广,今年,桃园社区要打造自己的菊花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侯成雷的规划十分清晰。
两年来,在省委驻睢宁帮促工作队“第一书记”的努力下,睢宁县共落地菊花产业园、农业合作社、小饰品加工等各类帮扶57个项目,总投资6178.15万元;编排14个民生事业类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帮促项目,惠及群众4万多人。
“2022年,省委驻睢帮促工作队将重点发挥‘五方挂钩’中高等教育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对帮扶村开展‘科技帮扶’和‘志智双扶’帮扶行动,为睢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睢宁县委副书记、省委驻睢帮促工作队队长王道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