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兴市财政局围绕为乡村振兴“造血、输血、活血、强血”,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举措,以财政强农惠农工作的“全面开花”,为泰兴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造血增能”,拢“碎银”办大事。立足“化繁为简优机制、化零为整施良策”,推动涉农资金整合提效。2017年以来,泰兴市财政局贯彻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逐步将本级涉农专项从70余个整合至7个,累计整合资金超17.5亿元。今年以来,在原有整合成效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化创新,开启“物理整合”与“化学整合”双模式。实施“物理整合”,即不改变资金支持方向及资金性质,按规划或任务整合各类项目,今年已“物理整合”3.82亿元投入国家级园区创建;实施“化学整合”,即将同一大类资金中不同用途的各专项结余资金进行整合,今年已“化学整合”0.3亿元,投入各类急办必办涉农事项。
“输血增氧”,汇众智解难事。立足“强保障、优制度、提效率、促规范”,全力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在全省首次推行“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支付电子化模式,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全面取消纸质单据和人工跑单,累计减少纸质单据超7万张、签章超14万次,单笔业务办理时间从6小时以上降低到8分钟左右,支付效率极大提升;乡镇资金均通过集中支付系统办理,财政系统与代理银行之间信息无缝衔接、业务相互制约,实现了资金的全程跟踪、动态监管;支付电子化实现数据的高效汇集和智能处理,构建从预算、指标、计划、支付、核算到决算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有力提升了财政信息化服务水平。
“活血增效”,集合力谋新事。立足资金效益新提升,全程实施项目跟踪,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涉农资金立项分配效益调研,撰写相关调研文章,为涉农资金立项分配使用更科学提供参考;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强化涉农资金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加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力度,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资金管理长效机制。
“强血增肌”,聚资本干实事。立足构建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上争上级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为泰兴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财政保障。今年以来,密切配合农业农村局积极上争资金0.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2亿元,投入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今年5月,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国第一的得分排名,通过国家农业园区创建绩效中期评估,获第二批创建资金3000万元。密切配合水务部门积极上争资金1亿元,支持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天星港整治等项目,撬动社会资本2.1亿元投入活水工程项目,有力推进了泰兴水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