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精准监督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
发布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     来源:新华日报

“这块地早年被低价承包出去了,既没有合同也没有协议,根据镇纪委整改要求,今天由村民代表表决,对该地块予以收回,由村集体统一对外发包,发展集体经济。”10月13日,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纪委书记胡龙林的话得到吴庄村群众的热烈掌声,困扰该村多年的租赁土地不交租金问题得到了解决。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全力推进农村“三资”管理,优化“三资”管理路径,健全监管机制,促进管理高效透明。自利国镇党委班子换届以来,全镇上下有力推进镇、村、组集体资产清查清欠工作,进一步盘活“三资”,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各个村内,随处可见“清产核资账目清,村民干部心连心”“集体家底坦荡荡,百姓心里亮堂堂”等宣传标语,村中公示栏贴满了村组集体资产清查清欠结果公示,对于清查清欠工作的高效开展,群众纷纷称道点赞。

利国镇坚持“党委挑大梁、党员上前线”,成立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工作专班,广泛宣传发动,凝聚攻坚合力,召开干部群众会议100余场次,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600余份,营造出清查清欠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严把“清底关”,要求各村对资源性资产、固定资产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排查,做到不遗不漏。同时,一竿子插到底,把监督延伸到村民组,实行镇纪委、村监委会、组监督员和法律顾问“四位一体”联动发力,对各村上报的清查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层层传导压力,对底子不清、数据不准、情况不明的报告一律打回,责令重新梳理排查,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

农村集体资产是全体村民共有的资产,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启动资产,山水林田湖草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农村要实现大发展,就要依靠这些资源,这不仅是农村的发展优势,也是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家底”。截至目前,利国镇13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所有集体土地、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房屋、建筑物等集体资产已基本清查完毕,共审查合同282份,责令终止32份,建议协商纠正41份,要求追缴清欠租金103万元,建立规范台账,详细记录了各村的集体资产资源清查情况,并实行动态管理。

提升农村“三资”监管力度,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之举。利国镇纪委严密关注村庄“违规账”“三角账”“糊涂账”,深入追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线索,彻查“躲藏”在“账单”里的腐败问题。

“清查清欠工作是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健全基层监督体系的应有之义,是发展村组集体经济、筑牢乡村振兴根基的迫切需要,是把监督向基层延伸、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具体举措。我们将清查清欠工作与‘一户多宅’‘宅基地超面积’治理相结合,与村内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注重统筹结合,真正使成果得到转化,各项工作见实效。”利国镇党委书记李道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