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辽宁省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项目2254宗,流转面积8.17万亩,成交金额2.25亿元,平均溢价率15.94%,交易量较2020年增加了近7倍。这是9月8日记者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的。
辽宁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自去年4月份开通以来,始终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按照“交易+监管”的运行模式,积极探索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把应该由市场做的事交给市场,将应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责回归政府。基层农经队伍从收集交易信息、组织交易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监管,交易机构也由“坐家等项目”转变为深入基层找需求,主动上门送服务,推动辽宁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快速增长。今年春耕期间,辽宁省日交易量高峰时达近400宗。
提升交易能力。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按照市场化发展思路,指导交易中心主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发展市场,优化交易业务流程,砍掉不必要的交易要件,加强专业化交易技术队伍建设,探索开展“交易中心+经济人”的服务模式,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交易服务真正延伸到了村头巷尾。同时,辽宁省还与天津、吉林、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共同签署了“一市三省”合作协议,互相推送优质项目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引入竞争机制。
创新交易品种,拓展服务范围。平台开通初期,交易品类主要是集体“四荒”、机动地等资源性资产,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今年以来,加大了产权交易市场宣传力度,交易品类已经扩展到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源性资产、集体经营性资产、林权、养殖水面、农业生产设备设施等6大交易品类。其中,林权、经营性资产、养殖水面从去年的近乎零交易分别提升到目前的4%、7%、25%。引导交易机构扩大服务半径,主动贴近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按照需求提供配套服务。将林果采摘服务和产品销售打包,创新完成了2宗林果采摘权交易共计1376亩;变“卖”为“买”为种粮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线上线下同步搜集到土地出让信息近3000亩;为多名种粮大户提供保险保单充抵保证金业务,共“腾出”保证金205万元投入生产经营。
集中精力抓好集体资产流转交易监管,辽宁省在省市县乡四级建立了1200人的监管队伍,依据《辽宁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监管流程、范围、权限、标准和时限,对不同规模的集体资产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系统自动推送至相应监管主体审(复)核,开辟了依法监管集体资产新路径。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深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乡镇(街道)农经工作人员欢迎,广大种粮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表示真正有了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