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熟市沙家浜镇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切入点,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在红色热土讲好沙家浜“振兴故事”,在新时代让“芦荡火种”燃出新力量。
围绕“党”字立准题,激活“源头动力”
善作善成,拧紧管党责任链条。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融合。建立“六个一”机制,通过领导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带动“广泛多数”,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线上线下,创新党史学习教育。依托沙家浜党性教育基地、“邂逅芦花”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资源,通过“红色定制+”的形式,打造身临其境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推出《语溪讲堂》线上平台,让党员群众随时随地学。
用好用活,发挥理“响”阵地功能。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三级阵地,连接江抗东路司令部筹备会议旧址等理论学习点,融合学习“微阵地”,打造芦荡理“响”党史学习教育多维阵地体系。
建美村庄破好题,擦亮“红色印记”
高位推动,挂出作战图。今年,芦荡村被确定为中组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该镇围绕“一中心四片区”框架推进红色村整体规划,以“五突出五示范”为抓手,列出26项重点建设项目清单,高标准推进芦荡村发展。
凝聚力量,吹响集结号。组织党校老师、入伍新兵、青年骨干、少年儿童、志愿者等群体先后前往芦荡村,深挖红色资源,开展众说“新”声直播间、阿庆茶馆话党史等活动,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利用资源,打造新亮点。以“红色游”为切入点,推出“重温鱼水情缘、再燃芦荡烽火”现场教学路线、“小康之路”红色定制路线,进一步放大沙家浜“红色IP”。
抓好队伍巧解题,催生“雁阵效应”
抓好集中换届,选优“领头雁”。高标准完成村“两委”集中换届,换届后有80后村书记6名,“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5.3岁。
注重一线墩苗,育强“后备军”。将“理论熏陶+业务能力+实践淬炼”的理念贯穿年轻干部培养全过程,选派镇村年轻干部和村级“兴村特岗”人员互学、互动、互促。
优化服务载体,留住“乡土情”。深化“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用好沙家浜现代渔业星创天地,吸引优秀乡土人才注册入驻,帮助区域内养殖户拓宽销售渠道。
多点发力答优题,点燃“振兴引擎”
产业发展打好“底子”。打造现代渔业产业党建联盟,覆盖23家水产专业合作社、90多名党员。积极培育“一村一品”,先后涌现“双优品”标兵行动支部和“朗城秋月”“华鳌”等特色农产品牌。
千村美居扮靓“面子”。成立“醉美乡韵”行动支部大联盟,选派机关“海棠青锋”党建观察员下沉点位,打造红韵乡村。上半年完成市级验收18个村庄,惠及农户近900户。
乡村治理做实“里子”。率先探索“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架构,在14个村(社区)建成42个网格党支部。以“春来月谈”项目为抓手,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