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市农科院的支持,我们决心3年种植3万亩,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甘薯产业园!”徐州现代甘薯产业园建设主体单位徐薯薯业负责人袁起说。
徐州现代甘薯产业园是徐州市农科院与贾汪区政府签约共建的“政研企”合作品牌,是农科院开展“我为乡村振兴作贡献”暨“支部联村,助推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主题实践活动的典型成果。该产业园依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力量、贾汪区高亢丘陵山地资源以及当地农民种植甘薯的传统,打造“徐州甘薯”地理标志,打响“中国甘薯№1”品牌。
徐州市农科院是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的区域性农业科研单位。近年来,该院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为徐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选派科技特派员一线精准服务。院党委每期选派3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到各县区挂职,并创新性提出《农业科技特派员选拔管理办法》,目前已选拔14名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青年科技特派员到基层驻点两年,涵盖稻、麦、棉、油、园艺、果树、甘薯7个专业,实现对全市7个县(市)区的全覆盖式服务。
“党建+”工程助推成果转化落地。该院精心组织6个党支部对口帮扶6个村(镇),深入一线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第一党支部对口帮扶睢宁县梁集镇北河村,指导村民种植紫薯8号,推广大垄双行技术,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第二党支部全力支持大豆、花生、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新品种18个,集成示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8项,开展“毛豆+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示范660亩,亩增效400元左右。第三党支部发挥国家大蒜研究团队优势,协助宿羊山镇大蒜新品种及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大蒜展示资源106份,示范育成大蒜新品种3个,集成示范绿色生产技术1项。第四党支部与贾汪区江庄镇、徐薯薯业公司等建立政研企联合党委,共建徐州现代甘薯产业园,实现了贾汪甘薯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第五党支部与利国镇谭家村联建共建,通过技术培训和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种植“徐麦35”等小麦良种2000余亩,使小麦亩产由七八百斤提高到1200斤以上。第六党支部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助力张集镇店西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示范推广新技术5项,引进火龙果新品种3个,实现草莓亩产增收800元以上、火龙果亩产增收500元以上。
与支持乡村振兴互相促进,徐州市农科院的科技创新之路也越走越宽。甘薯学科国际领先地位持续增强,学科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协调发展,对全国甘薯产业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不久前主办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双子叶杂粮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学术交流及现场观摩会。
大蒜学科国内领先地位得到巩固。国家特色蔬菜体系大蒜品种改良岗位在“十四五”期间得以延续,服务全国大蒜产业的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完善了健康种苗快繁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年产30万株脱毒种苗的技术储备。
传统学科区域优势地位更加凸显。小麦学科重点开展新品种选育和关键技术研究,新审定的徐麦2023、徐麦38大面积示范表现突出,平均产量均在600公斤以上。
不久前,徐州市农科院“淮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选育”等4个项目成功申报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甘薯功能性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等5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获得立项支持,进一步巩固了其相关学科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