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松兴屯的“村社一体化”试验
发布时间:2021-04-21     浏览次数:     来源:农民日报
 

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原是一个仅有700多人的普通平原村。2011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徐林收回村并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一场以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村社一体化”发展试验。

试验结果如何?答案不言而喻。418日,春风拂过绿色的田野,夕阳下的松兴屯村美不胜收:一排排蔬菜大棚泛着余晖、一栋栋别墅民居簇新敞亮……十年前,这里还多是老屋林立、污水横流的模样。

“俺在村里的合作社打工,主要负责仓库管理,一年工资稳稳四万多元。”坐在宽敞明亮的新居里,68岁的村民徐林修满脸含笑,“家里的8亩地流转出去,每年每亩租金1200元。村里还给上了养老保险,现在一个月能领1500多元。”

“村社一体化”发展的想法从何而来?在松兴屯村村口,有一口直径8.5米、深22米的“巾帼井”,是1973年抗旱时由村里20名青年妇女用7个月时间挖成的一口“救命井”,这是松兴屯改革开放后发展历史的最佳见证,也是松兴屯“村社一体化”发展的起源地。

2011年上任后,我就把村‘两委’开会地点选在了‘巾帼井’前,苦思我们这个‘三无’村的出路。”徐林收回忆说,“想来想去,觉得村里的资源就是那点儿土地,靠农户单打独斗不是出路。必须盘活土地,改变分散种植的落后局面,蹚出一条统分结合的路子,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才能找到出路。”

就这样,徐林收一边建起大棚做示范,一边带着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很快,松兴屯村由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成立,从土地流转起步,先后发展起葡萄、蔬菜、食用菌、郁金香等产业,形成了以中荷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体的“五彩七园”发展布局,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3000元增加到3万元以上。

“在这一过程中,为切实保障村民利益,村里搞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村级股份合作社,与合作经济组织绑在一起,统归村党支部领导。合作社聚合起全体村民的力量,引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现代农业元素,让村民告别了‘土里刨食’,有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大幅增加。”徐林收说。

村集体有了办大事儿的能力,带来的变化更让人惊叹:一条臭水沟变身“小西湖”景区,一处占地60多亩的坑塘变身动植物园,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纷至沓来……松兴屯这个仅有270户的平原小村,用“村社一体化”发展实现了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