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的民居低矮简陋、沟河淤塞不畅、道路泥泞难行,现在98%的村民都住上新房,村里村外所有道路也都实现了硬化,到处水清岸绿,在家门口就有好工作,我们生活过得悠闲自在……”昨天,在海州区浦南镇江浦新村的一栋新房里,62岁的村民李新和谈起这两年村庄的改变,如数家珍。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这是老百姓最朴实的心愿,也是推进农房改善的根本立足点。连云港市委副书记万闻华说,连云港按照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始终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面推动农房改善工作实现跨越提升。
走进灌南县三口镇潘老庄村,绿树繁花、白墙红瓦,屋舍、小游园、牌楼、磨坊文化小品园,每一种能抬眼入目的事物,都在肆意展现着精致与整洁。
“农房改善政策好,拆旧房,住新房。家家户户住上小楼房,环境美,产业强,人人进厂挣钱忙……”一位便利店店主潘方加告诉记者,这个顺口溜村民们张口就来,因为大家不仅是看到村子的变化,也正参与并感受着村子的向好发展与大好前景。“村里幼儿园、超市、卫生室、公共厕所、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健身场所应有尽有。对于农田,自己种也行,集体流转可得租金,再去工厂上班也行。这生活和城里人没什么不同。”
去年6月,三口镇顺应农民意愿,将潘老庄村作为全镇农房改善试点,去年潘老庄村新型农村社区入选苏北农房改善首批29个省级示范项目。“农房改善既要美环境,也要富百姓。”三口镇党委书记吴发亮说,接下来,该镇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利用村内3公里的灌河岸线和345省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把潘老庄村打造成集仓储物流、稻鱼果蔬特色园、观光农业园、民宿旅游园为一体的农房改善苏北样本。
“张书记,我家住房条件啥时候改善啊?我们也想早点搬进新小区啊,这设计图上小区规划得太漂亮了,环境好,而且配套齐全。”近日,海州区浦南镇康宁社区党委书记张书战接待了好几拨群众,他们都希望尽早搬迁住上舒适的新农房。
“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势在必行、非抓不可、必须抓好。”海州区住建局局长赵明说。海州区根据群众需求,采取进城入镇、老村提升、新老结合、新建为主等改善模式,一村一策,分类施策,对进城入镇、进新型农村社区、就地翻建的农民,从农房拆除、宅基地退出、购房补助、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新出台7项优惠政策。此外,针对部分农户需求,还精心设计“退老宅换新房不贴钱”房型,推出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农民的大中小系列房型;采取统建、代建、联建、自建等多种方式,供群众自主选择。
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更是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基础。连云港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各县区扎实开展入户走访、民意调查、现状分析等工作,累计发放问卷86.9万份,摸排出意愿改善农户78.7万户,农户意愿改善比例达90.6%。根据前期摸底情况,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进城、入镇、留村农户分类施策,尽量满足农户的个体选择,真正做到农房怎么改善让农民自己来决定。
走进灌云县侍庄街道瓦房村新型农村社区施工现场,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新房拔地而起,二期工地上,数辆运土车在来回穿梭,百名建设者正冒着酷暑紧张施工,整个工地一片繁忙景象。工地上,矗立着一块十分醒目的警示牌,上面写着“距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结束还剩60天”。
灌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百日会战”自6月下旬开始启动,预计到10月上旬结束。“为农民建房,必须要以农民满意为准则。老百姓将来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感到满意了,他们的好口碑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奖励。”侍庄街道办事处主任曹勇说,农房改善不仅是为农民建造好房子,更是要为他们找到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侍庄街道除了保留乡村历史风貌、提升景观,还将提升产业,在做强豆丹产业文化产业园、藕虾混养基地、黄桃采摘园等产业基础上,谋划好农产品深加工和区位优势发展民宿等服务业,初步建成以休闲、康养、采摘体验为主的农旅文化观光园,让群众搬得进、住得好、能致富。
在推进农房改善过程中,连云港市重点围绕“三区”选址,即在镇区周边的向镇区集聚;在拟建或在建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等产业园区周边的,向园区集聚;在景区附近的,向景区集聚,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居民10分钟“就业圈”。
同时,各县区还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因地制宜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打造“特色产业+”模式,发展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观光农业、电商物流业和乡村旅游业,建设产业示范区,让产业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积累,又让农民就地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2020年是连云港市农房改善三年计划的第二年,也是提质增效、奋力赶超的关键之年,75个农房改善项目计划年底竣工61个,共计改善农房1万户左右。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加速推进农房改善工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宜居、普惠于民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农房改善工作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群众迫切需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无论是从工作推进角度,还是为民情怀角度,我们都应该把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万闻华说,今年我们将立足民情、顺应民意,精准把握镇村差异性,因地制宜、传承文化,统筹考虑产业、就业和公共服务,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建设有特点、有品位的新型农村社区,着力打造富有旺盛活力、展现新时代风貌的农村新社区,确保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更好地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