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土地流转让盱眙农民“坐地生金”
发布时间:2017-02-22     浏览次数:     来源:

2017年2月13日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土地包出去了,但还能在这块土地上打工,俺现在每月挣1800元的工资。一份地两份钱,简直太好了。”说起土地流转带来的好日子,江苏省盱眙县维桥乡贫困户张玉梅高兴地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而在土地流转之初,她却着实犹豫了很久。“种了半辈子的土地,承包给别人,心里不踏实。”

    盱眙县维桥乡乡长冯胜科告诉记者,老百姓有顾虑,实属人之常情。怎么让老百姓心甘情愿把承包地流转出去,最关键还是要保证他们的收益。“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白纸黑字,让群众放心。”冯胜科说,对于流转土地的大户能人来说,短缺资金是最大难题,而在解决流转土地短缺资金方面,农发行盱眙县支行功不可没。

    盱眙县位于江苏省西部,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人均国土面积列江苏省各县(市)之首,有“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之称。2016年以来,该县维桥乡开展大规模土地流转,农发行盱眙县支行积极响应,创新信贷产品,助力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面积流转土地使用权,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我们全乡土地流转耕地已经达到2万多亩,转租耕地的农户达到500多户,流转后的土地今年全部种植西瓜、蔬菜、稻虾混养等高效农业。这不仅可使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幅提高土地种养效益,有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维桥乡党委书记倪金科对记者说。

    如今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农业成了“老年产业”,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耕地成为了呆滞的“死地”。如何重新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让市场来调节和促进农场化农业、新型农业化发展。

    盱眙县通过盱眙县天源水务有限公司,由农发行提供5亿元中长期项目贷款支持维桥乡实施农村土地流转项目,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实现农村整体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维桥乡通过实施该土地流转项目,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产能的同时,归并分割细碎的地块,形成规模经营的条件,改善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格局,有利于农业现代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调整,为发展特色农业、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农发行盱眙县支行行长袁军告诉记者,实施土地流转工程,通过大规模农地整理和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加快建设用地空间整合,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最大化,有效破解用地瓶颈,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拓展空间、提供保障,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利用的“空、散、乱”等问题,优化了用地结构,促进了节约型社会建设。

    记者了解到,维桥乡土地流转项目对4个村及老维桥河部分村民进行房屋拆迁及土地征收,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疏浚、河堤加固工程、田间道路及土地流转等工程,整理及流转房屋征收后置换出的以及征收之前村民手中原有的土地,面积达 11890亩。流转费用为每亩1000元/年左右,流转期限为10年,具体流转方式为村民委托所在村委会与天源水务集中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维才村的朱颖是盱眙合星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也是维桥乡首屈一指的种植大户,她在土地流转潮流中成为了维桥乡土地流转模式的成功开创者。朱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以每亩800元的流转费流转了土地1600亩,与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海洋局合作,实现了土地集中连片种植400亩大棚哈密瓜、1200亩稻虾混养的需要,自此开始了他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步伐。通过集约化投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她种植的大棚哈密瓜和稻虾混养每亩分别比种植水稻增收2200元、5000元。

    维桥乡的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们告诉记者,流转出来的土地除了种植西瓜、南韩菜、辣椒等之外,还种植哈密瓜、稻虾混养、火龙果等。朱颖说,土地流转让她实现了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养,加上有自己的专业种养管理队伍,发展高效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收益,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使自己和合作社社员们的腰包都鼓起来了。

    一位在朱颖龙虾育苗基地打工的杨梅向记者介绍说:“我家的10多亩地都流转给了朱颖,给她打工挺好,有活就干,没活就呆着,收入还比以前多了。”她家的土地没流转之前,种的全是玉米,水浇地亩产量也就1000斤,除去成本投入,也就剩下6000多块钱。

    “现在好了,每亩地一年的流转费就900元,还能优先来务工。”杨梅高兴地说,“她这4000亩地加上育苗基地全是雇人干活,今年旺季最多的时候一天雇用150多人。今年我们在一起打工的,一人一年下来光干活就有1万多元的工资收入,最多的拿到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