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 作者:刘蕾、张爱国 来源:农民日报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林集镇利民村针对历史原因形成的“好田家家分、孬地户户摊”的分户零散土地经营模式,所导致的“一户多田”现象,因地制宜寻找变“一户多田”为“一户一田”,且能够联耕联种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新模式。
该村辖区内的3638亩耕地,圩埂数已由过去的180多条,减少到现在的65条,种植田块也由过去的83块变成现在的33块,化零碎土地为“连匡成片”,共置换出耕地40多亩,为群众年增收入6.5万元左右。
该村针对自实行农村土地联产承包经营以来导致的很多田块“化整成零”,圩埂纵横,水系零乱,大型机械进不去出不来,收种还得靠人工完成的落后状态,提出了联耕联种的设想。为了统一村民思想,以算账的方式,开好“三个会议”,即:村“两委会”、“党员干部大会”、“群众代表大会”,在开好会议的同时,还印发了《利民村农户联耕联种征求意见书》和相关宣传资料。通过会议讨论、舆论宣传、意见征集,统一村民的思想,嬴得群众的支持。
为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该村在本村零碎田块较多的十一、十二两个生产组先行工作试点。通过试点摸索经验。在土地联耕联种之后,对这两个生产组的田间灌溉、排涝设施、道路交通等进行了综合治理建设。田块在集中种植的基础上,达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收割、统一耕翻、统一播种、统一排灌、统一施肥、统一防治。两个试点组,联耕联种后,不但土地变得方整化,而且降低了种植成本,全流程机械化作业节约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了农田产出效益。试点前与试点后相比户均增加耕地0.4亩,增收600元左右。
为了预防变圩为桩确定界址、破除田埂带来的农户间界址纠纷,该村结合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强化农户承包土地档案的规范建设工作,确保农户土地档案齐全、安全,随查随有;其次,成立了村农户承包土地桩界划定和矛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以解决因农业机械作业等带来的桩界丢失确认和矛盾调处工作;三是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推动联耕联种逐步向联管联营转变,最终实现“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地力、提单产、升效益”的新型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