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省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兴化农经努力再创新佳绩
发布时间:2016-04-05     浏览次数:     来源:

2016年4月2日      来源:新华日报

 

    2015年,兴化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泰州市农经工作要求,在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村三大管理、加快新型主体培育、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兴化市委农工办被兴化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十佳满意机关建设先进单位”,被泰州市委农工办表彰为“农办工作优秀奖”,被省农委评为农经系统工作效能建设显著单位;兴化市扶贫办被省表彰为扶贫工作先进集体。

    农村财务与资产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该市有29个乡镇(区)对村级办公费、电话费等费用支出定项限额和包干管理,11个乡镇取消村级行政招待费。将村级资金通过银行内部网络全部归集到市设立的“现金池”账户,促进村级资金保值增值。继续推行土地流转服务管理费、土地流转溢出面积回收、农村水费村收村用等16项强村政策,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500多万元。在戴窑、开发区、昭阳镇建设的扶持经济薄弱村标准厂房投入使用获得租金1350万元,用来实行分段奖励经济薄弱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改革和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取得进展。该市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上取得新实效;市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全部建成,荻垛、西郊、沙沟等乡镇产权率先进入市级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累计实现交易额8600万元,位列全省前茅;启动农村金融“三池”计划,落实阳光支农再贷款12亿元。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发放抵押贷款近3000万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强化市乡两级辅导员体系建设,连续七年组织合作社辅导员、合作社负责人赴省、泰州学习,定期开展合作知识、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知识等培训。戴南、沈伦等乡镇深入开展“五好”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全市新增专业合作社204家,累计达1869家,入社农户37.8万户,累计创建泰州市级以上“五好”示范社合作社149家。全市新增家庭农场登记800家,累计组建1448家,家庭经营面积累计达27.69万亩,其中,获得省级、泰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的分别有8家、30家。

    惠农减负政策全面落实。实施网上申报、核实发放和公示机制,简化种粮补贴审批手续,对未种粮的提水养殖面积进行了核减,其中,水稻直补面积核减40.6万亩,农资综合补贴面积核减34.76万亩,全市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25.亿元,受益农户32.05万户。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全面构建“政府资金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赠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全市34个乡镇328个村得到省级财政奖补,受益人口59.36万人,奖补项目投入建设资金达5746万元。

    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创建泰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31个、十强村2个,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27元,增长8.9%。该市2015年农村实事工程实际投入建设资金11.42亿元,八大实事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教育培训、农村卫生健康、农村交通出行、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保障、脱贫奔小康等工程)全面或超额完成。先后获得省“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示范市”、“绿化造林成效显著市”和泰州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试点市”等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效果显著。该市一直以来把加快经济薄弱乡镇、村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按照“总量控制、准确识别、妥善处理、适时调整”的原则,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实施乡镇互动、挂钩到村、帮扶到户三级联动,统筹安排市级机关部门与198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对全市198个经济薄弱村和3633户低收入户进行走访慰问,确保年底农村低收入户脱贫率达100%,198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基本达到30万元的目标。

    2016年该市农经工作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根本动力,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势头。

    赵桂银  王翔  李群